生活樂趣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一切概念都是導師,一切名相都是菩薩】

向下

【一切概念都是導師,一切名相都是菩薩】 Empty 【一切概念都是導師,一切名相都是菩薩】

發表  Admin 周三 9月 30, 2015 2:02 am

四念處和五蘊觀,同心行而異名相。四所念處者,身受心法;五蘊者,色受想行識。於四所念與五陰蘊中,身即是色,色即是身;此受即是彼受,彼受即是此受;心即是想與行,想與行即心,想與行屬心所攝,心即是意識心;法即是識,識即是法,一切法即識,一切識即法。


因此,當有老師說四念處或五蘊觀時,那是相同的含義,相同的觀照,相同的修行。因於方便,有時說為四念處,有時說五蘊觀或觀五蘊,名稱雖不同,而實所修內容,無不同也。因於習俗不同,同一修行,南傳佛教常說為四念處,北傳佛教常說為五蘊觀。說法有異,實無不同,行者修行,當解變異方便。


四念處,四個需要常常記著的地方,四處需要時時看住,勿生顛倒的處所;五蘊觀,五處需要觀察,需要照見的地方,五個需要觀照的對象。四念處有是說為四念住,說為四念處,意在強調觀察的對象——身、受、心、法;四念處有時說為四念住,說四念住,意在強調觀察本身——看和看住,看住身,不生身見;看住受,不隨起伏;看住心,莫隨它去;看住法,勿生顛倒。


一切名稱,皆是指月之指;用指,但不被指所迷。看所指,而不落於指上,是為要點。佛法中所有的名相概念,皆是指月之指,我們要用指而不被指所迷,看指所指的方向,而不將心落於指上。若能這樣應用概念名相,則概念名相也無咎。名相概念皆是導師,帶領我們向真實之處去也。善解名相者,因名相而見實相。如同善用指者,因指見月,而不於指生惑。


一切概念都是導師,一切名相都是菩薩,修行人修佛學法,但用好這些導師,用好這些菩薩。若能這樣用心用意,則佛菩薩、善知識在佛經佛論中,此人適合讀經讀論。若不如此,不能透過概念,不能穿越名相,不能因指望月,而於指上生解,此人不適合自己讀經讀典。是人讀經典,處處成障礙,讀經不能起正作用,反起反作用,因此他不適合以經論為我師,應找善知識直接指教。


總之,經論都如地圖,如藥物說明書,讀之皆為指導實踐。若會實踐,棄說明書,去旅行地圖。勿以經論為寶典,當以自心為重點。勿讓心作紙上行,當讓心作實際行。如諸佛導師說四念處與五蘊觀一樣,皆為指導你修行,非是讓你抱守那些經典與理論的。四念處經是寶,但寶不過作四念處行;五蘊觀是妙說,但妙不過實際觀五蘊。


願諸世間修道人,於佛典而出佛典,即老師而離老師,過概念,透名相,直達現前根本,直接真實受用自性本體。道,本不用修,只因凡眼中有云翳;性,直接用,卻因無明而廢置。所謂修行,不過用直接心,見直接道,直過上諸佛本性自在的生活而已。成佛解脫無他,只是不多事,正心正念正用而已。


用概念,而不被概念擋;使名相,不被名相使。知概念虛而道體實,解名相假而實相真,即使概念古怪無他,即使名相如云無礙,空中幻花不礙空,夢裡諸物不塞夢。大可有概念,大可有名相,有何懼哉?於實相未見而意未超然者,概念能成障,名相礙法眼;對於正解諸佛意,明達菩薩心者,概念是導師,名相即菩薩;見實相而超然於心者,任你概念名相來如春天花,去如秋樹葉,一切不相礙。


今天時代,人們讀經閱論作修行,但用名相,但越名相;但用概念,但過概念。讓概念作導師,讓名相成菩薩。在經裡見諸佛,於論中遇菩薩。在經論中見活善知識,於自家中得真指導,於自性中作真修行。修行,一個人獨行;修行,一個人心行,願你能在一人一世界裡圓滿成達。合十,祝福,走在佛陀之路上的道友們。


一念行者

Admin
Admin

文章數 : 3550
注冊日期 : 2012-05-08

http://ccc2012.888bbs.tw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