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樂趣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問:《華嚴經》可否統攝於柏拉圖的觀念世界、理型實相?怎麼說?

向下

問:《華嚴經》可否統攝於柏拉圖的觀念世界、理型實相?怎麼說? Empty 問:《華嚴經》可否統攝於柏拉圖的觀念世界、理型實相?怎麼說?

發表  Admin 周一 6月 15, 2015 12:37 pm

問:《華嚴經》可否統攝於柏拉圖的觀念世界、理型實相?怎麼說?

答:可以。你看《華嚴經》多廣大!華麗、莊嚴、廣大、層層疊疊的世界!用柏拉圖的觀念世界解《華嚴經》,華嚴的淨土,可以擺在台灣。你看,台灣是《華嚴經》的世界,多麼的不可思議!無法實現啊!華嚴城邦怎麼可能實現?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安住於於城邦。雅典的城邦,可是沒有實現哪!他安住不了,柏拉圖無法融入,不能融入,不能解脫掉,柏拉圖沒有實現理想國啊。

《華嚴經》來看,釋迦佛沒有講道呢!他打坐、入定,文殊和普賢替佛講《華嚴經》大日如來是佛的法身呢!祂分出來你看,祂能夠分出去。經典觀念世界,比如說佛在菩提道場,佛成道之後…若按正統文獻、原始佛教的經典,釋迦佛在鹿野苑,初次成道向五比丘講道,怎麼又突然跑到菩提道場演《華嚴經》呢?經典稱為菩提道場、忉利天宮?《華嚴經》有觀念世界和經驗世界。釋迦佛在鹿野苑是「經驗世界」;《華嚴經》的內容稱為「觀念世界」。

如此兩者如何統一?就是柏拉圖哲學,經驗與觀念分離了!無法統一?分離如何統一呢?如來藏可以統一;「法身遍佈一切處」、「不起於座,而能遍佈十方」。

《楞伽經》也有講,如來可以「以三十二相入一切眾生心中」;一切眾生可以變三十二相。

《泰提特斯篇》有講到不起於座,看到泰提特斯在飛,柏拉圖有寫到喔。柏拉圖坐著看到另外一個泰提特斯在飛,分離問題了;經驗和觀念世界分離。分離問題是個體和觀念分離。無法統一、無法解決。柏拉圖理型境界看到泰提特斯在那裡飛。柏拉圖坐在這裡,「不起於座」,沒有遍佈十方,飛在你的眼前的空間。分離哲學是柏拉圖的重點!

分離問題在《阿含經》很普遍。《阿含經》、《阿摩晝經》飛來飛去的,後面的人卻解釋為人真的在飛行!「不起於座」啊!不起於座…釋迦佛飛去忉利天宮,三個月沒有回來,大家相當思念,國王為他雕刻佛像。蓮花色比丘尼去迎接他,釋迦佛就說,不是妳第一個見到我,是頇菩提第一個見到我,解空第一,分身「空性」,見空就是見佛!

柏拉圖的觀念世界也是空性,諸法皆空。諸法皆空才能自由自在。能夠演一個變成十個;一個變無量,分化、分離無量──分離學說,以一變多,被亞里斯多德批判。亞里斯多德發問題!自己反彈到自己。柏拉圖用邏輯分析法,打破「一」和「多」之間設置的歸謬法,使哲學範疇從「是者」與「非是者」;「動」與「靜」,融通互入,為哲學開廣無限性的「理型」世界。

所以用《華嚴經》來說,「理型」的世界,釋迦佛實現出來!釋迦佛能「不起於座」,以「一」變「多」形成華嚴世界。他在鹿野苑,法身遍佈演法界,可以法身遍佈一切處,「證空性」、「成就遊」。柏拉圖有寫到,泰提特斯就坐在這裡。在那裡飛行?原理在此。

所以坐在這裡的會變化;在那裡飛的不會變化,永遠!可以分出來,以「一」變「多」,所以求不變動的、不會變化的「分身」。會飛的是真正真的!柏拉圖的觀念。

《華嚴經》大日如來是永恆、佛的法身。釋迦佛可以「分化身」、分化普賢、分化觀世音…可以變化其他的種類。柏拉圖稱「種類」、「種類」的分化性,無限分化,就像釋迦佛法身出大日如來、分化出文殊、普賢,以「一」變「多」。既「是」又「不是」;既「相同」又「相異」,就是不二法門。

相融互入,柏拉圖稱「通種論」,辯證法辯證釋迦佛「型相」的分離。型相的分離是普遍性的基礎,型相可依普遍性隨心所欲「分有」。猶如釋迦佛分有大日如來,文殊、普賢…《華嚴經》佛可以普遍性「分有」型相,因為法身遍佈一切處,演來演去…世界海、世界種,華藏世界的意思,演到廣大的三世十方,還是從心出來的!一心生萬法!

所以心就是「如來」、就是「我」;就是「如來藏」、就是「法身」。「如來藏」出如來「法身」;「真如動態」、「動態真如」。法身「如來」,出來的如來「法身」,就是柏拉圖要追求善的實體。


摘自 ─ 本尊道


Admin
Admin

文章數 : 3550
注冊日期 : 2012-05-08

http://ccc2012.888bbs.tw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