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樂趣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問:佛教既然是佛陀的思想,照理說非常單純。為何理論、名相卻各自有別?

向下

問:佛教既然是佛陀的思想,照理說非常單純。為何理論、名相卻各自有別? Empty 問:佛教既然是佛陀的思想,照理說非常單純。為何理論、名相卻各自有別?

發表  Admin 周五 6月 19, 2015 2:44 pm

問:佛教既然是佛陀的思想,照理說非常單純。為何理論、名相卻各自有別?

答:釋迦佛死後一百年,分成上座部、大眾部。上座部偏向有輪迴,但只知
道有輪迴,並沒有談到超脫。龍樹未出世前,最有力的是一切有部,它講到
有輪迴。大眾部則屬於空,談論要如何超脫輪迴?又二、三百年後,發展到
十八部,都在講輪迴問題。

上座部講「非即非離蘊我」,好像有一個我在內在,但不知道是什麼?
不瞭解!稱之「細意識」——非常細微的意識,亦即阿賴耶識。在上座
部尚未建立阿賴耶識思想之前,有所謂「窮生死蘊」。生死輪迴者為何?
那是誰?還找不到名詞!繼而再推演出阿賴耶識,則已進入佛陀死後六
百多年了。大眾部宣稱有真如自性。剛要進入西元一世紀時,印度西北
部戰亂紛爭,苦修已無望,大家想求救濟,於是菩薩思想應運而生。

此時適逢西洋思想進入,受到三位一體思想影響。你看,阿彌陀佛、觀
世音菩薩以及大勢智菩薩,不是三位一體嗎?經典大量創作,於是大乘
思想取代了小乘,傳到了中國。

二、三世紀的龍樹講空。四、五世紀,無著、世親兩兄弟的《唯識論》
講「有」,《大乘起信論》則加以統一,講「亦空亦有」。

《大乘起信論》興盛於梁朝,禪宗、華嚴宗…等中國宗派都採用,而奠
定了真如自性與阿賴耶識之理論。《大乘起信論》把所有經典的爭論,
《唯識論》和般若空的爭論,二諦──俗諦真諦、空有的爭論,濃縮為
真如自性。


摘自 ─ 本尊道


Admin
Admin

文章數 : 3550
注冊日期 : 2012-05-08

http://ccc2012.888bbs.tw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