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宗教與信仰
【巴夏】:宗教與信仰
問: 我對宗教有些困惑。
巴夏: 在哪個方面?
問: 呃,神只有一個...
巴夏: 嗯。
問: … 可是外面卻有這麼多不同的宗教。
巴夏: 在(會場)“外面”。是啊。 [觀眾笑聲]
問: 呃,我感覺我不得不選擇一個宗教。
巴夏: 為什麼?
問: 呃…
巴夏: 你需要知道的唯一之事就是你與“一切萬有”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宗教。
問: 可是我有小孩。我希望培養他們成為尊敬神的人。
巴夏: 那麼你遇到了什麼阻礙?
問: 我不知道從哪開始。.
巴夏: 從你的家裡開始。
問: 用聖經還是什麼?
巴夏:用什麼沒關係。重點是理解這個:在你們星球上你們通常稱為“宗教”的,你們的主流宗教,被建構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奪走你們的力量。它們被建構的目的是隔斷你們與“一切萬有”的天然聯繫,讓你們把連接的責任交給別的什麼人。
問: 我並不買那些宗教的帳。
巴夏: 那麼你不需要教導你的孩子那些體系。你需要做的全部,是讓他們了解,他們都是“無限(造物主)”的面向(切面)。這,就是他們與神的關係。這,就是開始之處。用什麼“儀式”來表達對這份關係的理解,取決於每一個個體。
在如何表達(呈現)他與“無限(造物主)”的關係上,每個人都是他們自己的宗教。只要你記得提醒他們他們已經是“無限(造物主)”的面向了。如果你教導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已經是強而有力,能夠創造他們想要的任何實相——並且為了做到這一點不需要傷害自己或任何人——除此以外你什麼也不需要教導他們。讓他們自己表現他們與“無限(造物主)”的關係,以他們覺得合適的方式,因為無論他們覺得什麼樣的方式合適,那都是“無限(造物主)”,作為那個個體,希望表達自己的方式。
你們都是,如你們的聖經裡所說的,“照著神的樣子造出來的”。你們社會,與我們社會,對“神”的理解,在名字和稱呼上可能有些不同, 但是概念基本上是一樣的:它是“一切萬有”……“一個無限的造物主”,將它自己分化為眾多無量的顯現。
如果你們是照著一個,多維(多面)無限存在,的樣子造出來的,那意味著你們也是多維無限的存在,至少我們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所以當你們說你們是照著神的樣子造出來的,要理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你們是“無限(造物主)”的共同創造者,是你自己實相的創造者。你如何設計自己的感知過濾器,你就會如何經驗到你所相信的外在實相。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我們希望你知道,對我們而言,“一切萬有”——我們對“造物主”的稱呼——對我們是一個技術上更加精確的術語。因為“造物-主”這個稱呼,暗示了存在著一個“開始”,暗示了在過去有什麼被“創造”了。彷彿在那之前什麼也不存在。事實是,“一切萬有”過去存在,現在存在,並將永遠存在。因此,要明白的是,事實上沒有開始,事實上沒有結束。而你們所稱的“宇宙”或“神”是“一切萬有”。
神,如你們所稱,並沒有“創造”了宇宙然後就袖手旁觀,任其發展。神就是“它”,因此也是“它裡面的每一樣事物”——我們文明,你們文明,所有的文明,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切萬有”的一部分,都是“存在”或“一切萬有”的反映(映射),都是“一切萬有”的“眼睛”。因此,透過你們,透過我們,“一切萬有”得以以一切可能的方式表達它自己。
要知道創造不是靜止的,並不是“它已經被創造了,現在只不過是看看它被造成了什麼樣子。”它此刻正在被創造,在每一瞬間,……每一瞬間,在每一瞬間。在此刻,它正在發生,在每一瞬,成為新的。某種意義上已被創造……但是同樣,在此刻,在每一瞬,它正在成為它能夠成為的什麼新的東西。
所以保持簡單,保持非常簡單,讓你的孩子們成為自覺的生命,自己決定採取什麼方式來表達他們已經擁有的這份連接。你們不需要宗教來提供你們這份連接……這份連接已經存在。宗教只是表達這份已存連接的方式之一。而且一個人需要的儀式越少,所需要的宗教也就越少。這有回答你的問題嗎?還是說你想繼續探討有關於“宗教”的其他話題?
問: 是的。我聽了不少你的磁帶,似乎據我理解,我們都相信有一位造物主。或許是同一個造物主,只不過你們文明是在一個和我們文明不同的維度中運作。那麼你們對造物主的看法和地球上的我們對造物主的看法有什麼不同?
巴夏: 謝謝。主要的不同是,我們相信,如我們已經陳述的,造物主是……就是……即是……真的是,“一切萬有”。我們看不到造物主及其造物之間有任何區別或分離。造物主即其造物,造物即造物主,集體而言,造物主表達自己為全體造物,儘管這些造物視自己為個體。
總的來說,據我們感知,在你們星球上的文明中,在與造物主的關係上,你們通常將造物主視為在你們之上、之外,你們從屬於、不同於、分離於造物,而我們看不到有分離。我們只是認可存在著不同層次的不同顯現。
我們知道“一體”知道自己是“一”,同時也知道自己是組成“一”的“一切”。我們明白,在所有的個體成員和“一”之間貌似存在著不同。個體成員可能在某種意義上不如“一”那麼“偉大”,或者我應該說,不如“一”那麼擴展。但是每一個成分,是全息的,包含著“一”的“全部”,“一”就是“全部”。全是一個。你了解全息圖的概念嗎?
問:呃,也許,大體上知道。
因陀羅網
巴夏: 好。我會用它的古代形式來解釋,因為數十萬年前在你們星球上它就已經被理解,被知曉為“因陀羅之網”。因陀羅之網就像一張由許多珍珠組成的網,每顆珍珠都是完美的球形,每顆珍珠都完美映射出網上每一顆其它珍珠的影像。如果你能想像這一點,如果你可以觀想這一點,你就會明白,要了解網上面所有珍珠的信息,你需要做的全部,只是前往任意一顆珍珠,觀察它上面所有其它珍珠的倒影。你不需要跑遍所有地方,你只需觀察一顆珍珠,改變你觀察它的角度,就能擁有網上所有珍珠的信息,從一顆珍珠上。
“一切萬有”的存在,在物質層面上,是以那種方式來建構的,以全息的方式。每一個成分——你,我,所有存在,所有個體化的意識——包含著整體,但是也區別於整體,區別在於它是整體擁有的一個對自己的特定視角。它是一個倒影(映射),“無限存在”在你上面的倒影(映射),從一個特定的視角。我們全都是“一切萬有”擁有的不同觀看自己的方式、體驗自己的方式、知曉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我們即一切萬有,一切萬有即我們。”。
在賦予力量的意義上,同樣要知道的是,並不存在分離。我們擁有與“一切萬有”的直接連接。而所有標榜自己為宗教的結構,傾向於對人們說,必須由他們來扮演個體和神之間的中間人——彷彿已有的直接的連接不存在一樣。這是我們表達我們與你們所稱“造物主”之間的關係,與你們星球通常表達其與與你們所稱“造物主”之間關係,的主要的不同。這有沒有充分地解釋這一問題?
罪疚與價值感
問: 我想要簡單地探索一下“價值感”的議題,以及它和罪疚的關聯,因為很多宗教似乎強烈地與罪疚相關聯。
巴夏: 是的,罪疚。
問: 許多,許多的人經驗的罪疚,類似於,所謂的“原罪”。
巴夏: 我們了解那個概念。.
問: 與天父或神的分離;一意孤行,以及隨之而來的罪疚。
巴夏: 對於罪疚我們有一個定義。我可以與你們所有人分享嗎?
問: 請。
巴夏: 罪疚,而非仇恨,是愛真正的對立面。仇恨是愛的一個對立表達,但是仍然暗含著價值感,儘管它只是自我價值感。罪疚,作為價值感的缺乏,才是愛的真正反面,而愛是對全體的絕對重視與全體的絕對平等。所以,是的,你們稱作罪疚的那個概念,那個振動,是將自我與源頭“無限造物主”的自我隔離。不過,你從來都無法真正與它相隔離。你沒有那個能力。但是你可以創造出幻覺,如你所提到的,貌似隔離的幻覺。當一個個體學到,對自己、對“一切萬有”無條件的愛是他們能夠流向的最正面的方向,他們便會明白無需罪疚,因為罪疚僅僅是對一個個體自身存在的否認。
問: 我有一個非常奇怪的感覺,這會是我最後一次來這裡。
巴夏:也許如此,是的。對你們許多人來說這是真的。這是轉變的一生,你可以到達完整意識(全意識),從而,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轉世或不再轉世。
問: 但是我發現自己現在看著花朵和小鳥以及整個物質世界,彷彿這是最後一次一般。
巴夏: 不,並不是在最終極的意義上,因為物質世界就是你。它就是你。當你變為非物質存在的時候,你可以投射出你希望的任何。它仍然會像你所希望的那般堅固和真實,不同之處只不過在於,你將有意識地明了,你就是它——它和你將不再分離。
問: 所以它甚至會變得更加珍貴?
巴夏: 不如說,它會被更好地理解為它本來的樣子。一切皆是珍貴的。
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cd7452c20102vngj.html
巴夏: 在哪個方面?
問: 呃,神只有一個...
巴夏: 嗯。
問: … 可是外面卻有這麼多不同的宗教。
巴夏: 在(會場)“外面”。是啊。 [觀眾笑聲]
問: 呃,我感覺我不得不選擇一個宗教。
巴夏: 為什麼?
問: 呃…
巴夏: 你需要知道的唯一之事就是你與“一切萬有”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宗教。
問: 可是我有小孩。我希望培養他們成為尊敬神的人。
巴夏: 那麼你遇到了什麼阻礙?
問: 我不知道從哪開始。.
巴夏: 從你的家裡開始。
問: 用聖經還是什麼?
巴夏:用什麼沒關係。重點是理解這個:在你們星球上你們通常稱為“宗教”的,你們的主流宗教,被建構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奪走你們的力量。它們被建構的目的是隔斷你們與“一切萬有”的天然聯繫,讓你們把連接的責任交給別的什麼人。
問: 我並不買那些宗教的帳。
巴夏: 那麼你不需要教導你的孩子那些體系。你需要做的全部,是讓他們了解,他們都是“無限(造物主)”的面向(切面)。這,就是他們與神的關係。這,就是開始之處。用什麼“儀式”來表達對這份關係的理解,取決於每一個個體。
在如何表達(呈現)他與“無限(造物主)”的關係上,每個人都是他們自己的宗教。只要你記得提醒他們他們已經是“無限(造物主)”的面向了。如果你教導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已經是強而有力,能夠創造他們想要的任何實相——並且為了做到這一點不需要傷害自己或任何人——除此以外你什麼也不需要教導他們。讓他們自己表現他們與“無限(造物主)”的關係,以他們覺得合適的方式,因為無論他們覺得什麼樣的方式合適,那都是“無限(造物主)”,作為那個個體,希望表達自己的方式。
你們都是,如你們的聖經裡所說的,“照著神的樣子造出來的”。你們社會,與我們社會,對“神”的理解,在名字和稱呼上可能有些不同, 但是概念基本上是一樣的:它是“一切萬有”……“一個無限的造物主”,將它自己分化為眾多無量的顯現。
如果你們是照著一個,多維(多面)無限存在,的樣子造出來的,那意味著你們也是多維無限的存在,至少我們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所以當你們說你們是照著神的樣子造出來的,要理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你們是“無限(造物主)”的共同創造者,是你自己實相的創造者。你如何設計自己的感知過濾器,你就會如何經驗到你所相信的外在實相。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我們希望你知道,對我們而言,“一切萬有”——我們對“造物主”的稱呼——對我們是一個技術上更加精確的術語。因為“造物-主”這個稱呼,暗示了存在著一個“開始”,暗示了在過去有什麼被“創造”了。彷彿在那之前什麼也不存在。事實是,“一切萬有”過去存在,現在存在,並將永遠存在。因此,要明白的是,事實上沒有開始,事實上沒有結束。而你們所稱的“宇宙”或“神”是“一切萬有”。
神,如你們所稱,並沒有“創造”了宇宙然後就袖手旁觀,任其發展。神就是“它”,因此也是“它裡面的每一樣事物”——我們文明,你們文明,所有的文明,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切萬有”的一部分,都是“存在”或“一切萬有”的反映(映射),都是“一切萬有”的“眼睛”。因此,透過你們,透過我們,“一切萬有”得以以一切可能的方式表達它自己。
要知道創造不是靜止的,並不是“它已經被創造了,現在只不過是看看它被造成了什麼樣子。”它此刻正在被創造,在每一瞬間,……每一瞬間,在每一瞬間。在此刻,它正在發生,在每一瞬,成為新的。某種意義上已被創造……但是同樣,在此刻,在每一瞬,它正在成為它能夠成為的什麼新的東西。
所以保持簡單,保持非常簡單,讓你的孩子們成為自覺的生命,自己決定採取什麼方式來表達他們已經擁有的這份連接。你們不需要宗教來提供你們這份連接……這份連接已經存在。宗教只是表達這份已存連接的方式之一。而且一個人需要的儀式越少,所需要的宗教也就越少。這有回答你的問題嗎?還是說你想繼續探討有關於“宗教”的其他話題?
問: 是的。我聽了不少你的磁帶,似乎據我理解,我們都相信有一位造物主。或許是同一個造物主,只不過你們文明是在一個和我們文明不同的維度中運作。那麼你們對造物主的看法和地球上的我們對造物主的看法有什麼不同?
巴夏: 謝謝。主要的不同是,我們相信,如我們已經陳述的,造物主是……就是……即是……真的是,“一切萬有”。我們看不到造物主及其造物之間有任何區別或分離。造物主即其造物,造物即造物主,集體而言,造物主表達自己為全體造物,儘管這些造物視自己為個體。
總的來說,據我們感知,在你們星球上的文明中,在與造物主的關係上,你們通常將造物主視為在你們之上、之外,你們從屬於、不同於、分離於造物,而我們看不到有分離。我們只是認可存在著不同層次的不同顯現。
我們知道“一體”知道自己是“一”,同時也知道自己是組成“一”的“一切”。我們明白,在所有的個體成員和“一”之間貌似存在著不同。個體成員可能在某種意義上不如“一”那麼“偉大”,或者我應該說,不如“一”那麼擴展。但是每一個成分,是全息的,包含著“一”的“全部”,“一”就是“全部”。全是一個。你了解全息圖的概念嗎?
問:呃,也許,大體上知道。
因陀羅網
巴夏: 好。我會用它的古代形式來解釋,因為數十萬年前在你們星球上它就已經被理解,被知曉為“因陀羅之網”。因陀羅之網就像一張由許多珍珠組成的網,每顆珍珠都是完美的球形,每顆珍珠都完美映射出網上每一顆其它珍珠的影像。如果你能想像這一點,如果你可以觀想這一點,你就會明白,要了解網上面所有珍珠的信息,你需要做的全部,只是前往任意一顆珍珠,觀察它上面所有其它珍珠的倒影。你不需要跑遍所有地方,你只需觀察一顆珍珠,改變你觀察它的角度,就能擁有網上所有珍珠的信息,從一顆珍珠上。
“一切萬有”的存在,在物質層面上,是以那種方式來建構的,以全息的方式。每一個成分——你,我,所有存在,所有個體化的意識——包含著整體,但是也區別於整體,區別在於它是整體擁有的一個對自己的特定視角。它是一個倒影(映射),“無限存在”在你上面的倒影(映射),從一個特定的視角。我們全都是“一切萬有”擁有的不同觀看自己的方式、體驗自己的方式、知曉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我們即一切萬有,一切萬有即我們。”。
在賦予力量的意義上,同樣要知道的是,並不存在分離。我們擁有與“一切萬有”的直接連接。而所有標榜自己為宗教的結構,傾向於對人們說,必須由他們來扮演個體和神之間的中間人——彷彿已有的直接的連接不存在一樣。這是我們表達我們與你們所稱“造物主”之間的關係,與你們星球通常表達其與與你們所稱“造物主”之間關係,的主要的不同。這有沒有充分地解釋這一問題?
罪疚與價值感
問: 我想要簡單地探索一下“價值感”的議題,以及它和罪疚的關聯,因為很多宗教似乎強烈地與罪疚相關聯。
巴夏: 是的,罪疚。
問: 許多,許多的人經驗的罪疚,類似於,所謂的“原罪”。
巴夏: 我們了解那個概念。.
問: 與天父或神的分離;一意孤行,以及隨之而來的罪疚。
巴夏: 對於罪疚我們有一個定義。我可以與你們所有人分享嗎?
問: 請。
巴夏: 罪疚,而非仇恨,是愛真正的對立面。仇恨是愛的一個對立表達,但是仍然暗含著價值感,儘管它只是自我價值感。罪疚,作為價值感的缺乏,才是愛的真正反面,而愛是對全體的絕對重視與全體的絕對平等。所以,是的,你們稱作罪疚的那個概念,那個振動,是將自我與源頭“無限造物主”的自我隔離。不過,你從來都無法真正與它相隔離。你沒有那個能力。但是你可以創造出幻覺,如你所提到的,貌似隔離的幻覺。當一個個體學到,對自己、對“一切萬有”無條件的愛是他們能夠流向的最正面的方向,他們便會明白無需罪疚,因為罪疚僅僅是對一個個體自身存在的否認。
問: 我有一個非常奇怪的感覺,這會是我最後一次來這裡。
巴夏:也許如此,是的。對你們許多人來說這是真的。這是轉變的一生,你可以到達完整意識(全意識),從而,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轉世或不再轉世。
問: 但是我發現自己現在看著花朵和小鳥以及整個物質世界,彷彿這是最後一次一般。
巴夏: 不,並不是在最終極的意義上,因為物質世界就是你。它就是你。當你變為非物質存在的時候,你可以投射出你希望的任何。它仍然會像你所希望的那般堅固和真實,不同之處只不過在於,你將有意識地明了,你就是它——它和你將不再分離。
問: 所以它甚至會變得更加珍貴?
巴夏: 不如說,它會被更好地理解為它本來的樣子。一切皆是珍貴的。
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cd7452c20102vngj.html
這個論壇的權限:
您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